展讯 ||“古韵·雅风”——鲍古风中国画观摩展暨学术研讨会于8月3日在北京广彩瓷博物馆举办
来源: | 作者:靓涌轩 | 发布时间: 2022-07-31 | 282 次浏览 | 分享到:


学术指导单位


中央美院中国现当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


燕郊高新区社会事务办公室


北京广彩瓷博物馆

一耕美术馆



承办单位
时代鉴藏(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枫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北京文合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北京靓涌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尚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时代艺品文化有限公司
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书画研修班
景阳书院

学术主持
方 辉
出品人
邢 之  高 磊
策展人
孙艺晨 高 飞
执行策展人
李上园 张一念
学术推广
杨松
策展团队
王元皓、闫东亮、石文学、庞元松、孙艺航



《竹林七贤》
248x129cm - 2021年



展览时间
2022年8月3日——8月15日
开幕时间
2022年8月3日下午3:30
学术研讨会
2022年8月3日下午4:00——6:00
展览地址
北京广彩瓷博物馆(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大巢艺术区北门133号)
温馨提示
因疫情防控需要,需预约参观


| 前 言


一个人的艺术成长之路。需要吸收来自不同方向、不同优秀艺术门类的优点,才有可能造就出非凡成就的艺术家。
鲍古风先生早在八十年代后期就跟随上海著名画家顾炳鑫先生学习传统国画,直至零一年顾炳鑫先生去世。在这期间鲍古风深受海派艺术的影响,从精细入微的造型、笔墨、色彩入手,逐步融合人物、山水、花鸟等题材。九八年鲍古风到北京画院,得教于王文芳、石齐、杨延文等老师。在画院逐步吸收北派画风,更是在石齐、杨延文的指导下将西画元素逐步融入传统国画技法。后期来到敦煌研究院深入研究莫高窟壁画对传统绘画的影响。零五年又拜王镛先生为师精研书法、篆刻。这番经历让鲍古风先生的绘画作品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的古典主义审美,而是突破传统框架建立了新古典主义国画审美体系。他的作品用传统笔墨为基石,文学、哲学、诗歌、散文等为源泉,将跨越时空的人文思想融会贯通,创立出属于自己的表现语言。我们常常在他的作品里可以看到山水与花鸟相配、人物与山川相伴、让山川在人物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有灵动之气。孔子曾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由此可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早已被先哲们上升到了精神家园的自由境界。山水清音,和风畅怀,从王羲之的兰亭序到董其昌的富春山居;从宋徽宗的花鸟人物、只此青绿到白石先生的红花墨叶、山林老叟无一不是他们那个时代古典主义的创新。将山水、人物、花鸟共融一画才是新古典主义中国画的精神所在。
对于新古典主义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是鲍古风先生一直推动前进的重要课题。在这一课题下国画的创新已逐渐脱离传统形式的审美,而更加具有当代性。“笔墨当随时代”不同的时期蕴含着不同的审美观,纵观鲍古风先生的作品能够体会到他融古今、通中外、对作品充满了激情。每一幅人物画都有独立的思想意境,人物造型直追魏晋之风,气度雍容,有上邦文人雅士之风采!山水画融合南北,落笔气势磅礴,笔墨淋漓、画中文人雅士、隐者仙人游历其中,真正做到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的意境。花鸟画更是将其与山水结合,所画花鸟典雅秀丽,背景处理成山水之势,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山花庭草。在构图上融入了当代西画构成元素,巧妙的将不同元素组合在一起,引领观者进入艺术家的审美体系。观鲍古风先生的画总是感觉人文气息浓郁,这是他将诗歌文学理解后的解读,并用自己的笔墨语言表达出来。这种艺术作品往往散发出淡淡的“冷逸”之气,而这气息即是古人所评价的“画贵有逸气”。
正因如此杭州西冷印社“西冷五老”之一——九十一岁高龄的林乾良老先生为鲍古风亲题“古韵雅风”四字为画展名,足可见鲍古风先生的艺术造诣之高得到了老一代艺术家们的认可,以及在中青年艺术家中的地位,亦可堪称翘楚!


鲍古风

Bao GuFeng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文联艺术家库成员

中国美协选派驻法国巴黎艺术中心访问学者

历任安徽省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安徽省民族书画院副院长

两次荣获中国文联、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艺术家创作基金

中国文联首届新文艺群体拔尖人才

作品多次获得全国性画展大奖,包括中国百家金陵中国画展金奖、

全国民族百花奖中国画展铜奖、全国金陵文脉中国画展最高奖等全国性奖项。

作品多次被中国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法国索邦大学、等文化艺术机构展览收藏

《李白乘舟将欲行》
248x129cm - 2021年

《春山多胜事》
180x97cm - 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