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文化」水韵荷香·大运河砖砚记
来源: | 作者:靓涌轩 | 发布时间: 2021-05-05 | 1537 次浏览 | 分享到:

      这件文坛雅事要从刘征先生讲起。
      刘征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诗人、杂文家、书法家。1926年 6 月生于北京。北京大学毕业。1949 年参军,解放后即转业从事教育工作。上世纪 50 年代初调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编辑室工作,离休前任人教社副总编。第一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有八卷本《刘征文集》行世。他的工作作品署原名刘国正,当过语文教师或翻阅过语文教材的人可能都知道他。文学作品署笔名刘征。书画自署老梅。他的诗和杂文最早出名,选入大中学语文教材,影响过几代人。文革结束后更重理旧弦,诗词创作呈现高峰,成为我国最主要的诗词大家。离休前后担任过文学术届许多重要社会职务。现今年过九十,推掉了大量“高帽”,只辞不掉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中华诗词》名誉主编、以及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国作家书院、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等几个顾问。顺便说一下,他老人家也是我担任会长的张中行国学会的名誉会长,并且切实做了大量宝贵的贡献。我和刘征先生认张中行先生介绍的。那是 1989 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我到人教社张中行先生的办公室有事说话,刘征先生进来请张中行先生去他办公室给鉴赏一方老砚台。说是朋友曾从刘征手里借过钱,后来还钱时刘征不肯收下,这朋友就把老家旧房夹壁墙里发现的这方老砚台赠送给刘征作为纪念。这样,张先生就带着我一同去了刘征的办公室。走路时张先生给我介绍说“这是刘征大师!”啊,原来刘征先生就是这个单位的呀?我那时热衷于写杂文随笔,经常在《人民日报》《杂文界》《杂文家》等报刊上读到刘征的杂文,并且剪报收藏了不少先生的文章。这回亲眼见到作者了,格外激动有幸。他身材魁梧,短袖衣衫,腰里系着一条宽厚的牛皮腰带,肤色微黑,戴深度近视眼镜,两鬓微霜,笑容可掬。我向刘征先生汇报了我对他的敬仰。他爽朗的哈哈大笑,一手拍着我对肩膀,一手紧握着我的手说“欢迎你啊!你也写杂文,咱们是杂友啊!”
       从此我有意贴近先生,向他学习请教。我也喜欢旧体诗词的创作。1997 年经张中行、刘征两位文化巨匠介绍,我加入了中华诗词学会。当时刘征先生任学会的副会长,《中华诗词》主编,是学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我去刘征家送交入会申请表时,他老人家以西瓜茶水招待,非常热情友好。更令我想不到的是,先生搬出一块巨大的锦盒装好的 歙砚,赠送与我!我真是喜出望外,激动不已。这是对我寄予了无上希望,我领会了先生的心意。后来我创作了一首古风《大砚歌》在《中华诗词》发表就是写的这方大砚。我以为这是刘征先生传授给我的满载着诗书文化底蕴的衣钵巨宝。2000 年我得知中华诗词学会是国家级的民间组织,领导们和工作人员都没有编制和工资,只拿几百块钱的补贴,叫做“车马费”。都在为弘扬诗词文化做着无私的奉献。我就找到刘征先生,要求到北京《中华诗词》杂志社来帮忙。经刘征先生亲笔写的书面材料介绍,学会各主要领导同意后,我于这年的端午节进京上班。工作是初选看稿,也做些杂志与主编刘征先生之间的联系工作,实际上就是个办事员。这期间,杂志举办首届刊授诗词学习班,著名诗词家在全国招收学员。刘征只招收 5 名,我是其中之一。我从此在刘征先生的直接领导和教诲下工作和学习,是名符其实的学生和下属。刘老却一直把我当做朋友相看,他比我大 30 多岁,我把他看做我的师父,称先生的爱人李阿姨为师母。就这样亦师亦友结下了很深的感情。人间事,得失相半。在我满腔热忱投入诗词事业的时候,县里开始搞机构改革,定员定编,我是县里的机关公务员,怕失掉工作岗位没了饭碗,这年春节前就只好辞掉北京《中华诗词》的工作,回到了县里。刘老很谦逊,从不卖弄自己。我是通过读老师的书才知道他的生日是阳历的 6 月 9 日,阴历一般赶上端午节。先生真的是天生的诗人,端午节就是诗人节啊!从此我除去请教诗词书法之外,给先生过过生日就是我心上的一件大事。
       2004 年端午节前,先生刚做完白内障手术,半辈子深度近视所苦一扫而光,眼前忽放大光明,先生心情格外透亮。我想这时候请先生到香河来玩几天,他应当会同意的。我把这事向县长于宝华同志作了汇报,请县里接待一下。于宝华同志欣然同意,决定在第一城后花园的会所接待下榻。这是 6 月 22 日,我驱车进京把师父师母接来直奔第一城。这天晚上,一场豪雨,诗兴盎然,宾主尽欢,于宝华同志也成了刘老的好友。相约 80 大寿再请刘老来香河,刘老欣然愿往。说“待到春暖花开”。从此奠定了刘征先生与香河县官方和民间往来的基础。刘老住了几天,高兴地挥毫赠送了大量的书法墨宝,几乎满足了所有求字的朋友。回京后即写了《香河杂咏六首》,尽记此行之快,这里暂不引用。刘征夫妇到香河一共来过三次。第二次是 2006 年 4 月 12 日他的 80 大寿前夕,第三次是同年 7 月 19 日为香河文化艺术研究院成立暨第一城荷花节诗书画笔会。本文这里单说第二次来香河也就是大运河砖砚相赠的始末。
       2006 年到来,也将春暖花开。怎么践行给老师祝贺 80 大寿的活动?香河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认为一个没有文化名人走过走出的土地,没有大诗人题咏过的地方,在历史上是没有品位的。我与于宝华县长和千禧书画院的同仁们商量,由我拿出一个方案,又去与刘征老师征求意见。最后确定为在香河给老师办一个书画展,展出刘征老师自己的诗书画作品,同时也展出我们书画院同仁的作品。刘老的书画作品我开列详细清单,展出后安全奉还。刘老将赠送香河一批他老人家的诗文著作。作为语文教育家到香河一中讲学与师生见面。参观第一城重要场所包括珍宝馆。作诗题词等等。我们的书画作品作为礼物展出后全部送给刘老。组织工作由我和千禧书画院负责,活动的主持接待由县委政府负责。电视台全程采访。我们的礼物当中有一个重头戏,那就是用我收藏多年的大运河出土的明代沉船中古老的城墙大砖,为老师雕刻一方巨砚,并雕以祝寿之意的铭文。这个雕刻治砚的工作就交给了青年篆刻家张杰(今名张宗颐)。
      为什么我要奉赠老师一方这样的古砚呢?这里有深厚的原委。刘征老师爱砚。他家里收藏有上百方名砚,他挑出几十方心爱的摆放在书房里。他有文章逐一品评过。其中介绍的第一方就是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收藏的明清老端砚,文章明文记载“是张中行先生代为物色的”。刘老尊张中行先生为前辈。而恰好是张中行先生带我看砚与刘征相识,刘征赠我砚而相知。我也要赠刘老大砚以祝寿。那么什么样的大砚老师才能欣喜呢?一般的砚台不用说,老师看不上。高档的砚台买不起。即使买得起,老师也不缺。我们到歙县屯溪老街,那些有名的歙砚华堂都有刘征老师的题词赫然在上,作为招牌;广东肇庆端砚大师黎铿先生就是刘征先生的崇拜者,有最好的端砚奉送。我岂能狗尾续貂哉?而这块古老的出土大砖雕而为砚,古朴厚重,积淀甚深,前无作俑,后人难及,别出心裁,岂有它哉?老师必能爱赏!说到这块古砖,绝无半点虚假。大运河经过香河县境,称北运河。因为这里河道弯曲,水流力势复杂,常有翻船事故。这段运河出土的沉船也不止这一搜。至于这一搜沉船的发现,有廊坊市文物管理处、香河县文广新局为大运河申遗编写提交的文件为证:“2002 年 6 月,吴打庄人挖土时挖出运河沉船一条。舱内有青砖及瓷器碎片等物,砖体厚重,纹路细腻。据专家考证,当为明朝之物。现沉船与舱内遗存已移交廊坊文物管理处”。据专家指出“船的发现与清理,为研究元、明南北航运、北运河的历史作用和北运河主河道的位置变迁,对元大都、明北京的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事物资料。”不仅如此,这块古砖也是我亲自从参与出土挖掘工作的电视台记者田径手里要来的。完完整整,但已剥蚀掉角,老态自然。青灰色细泥烧制。砖上没有文字。敲击有金石声,非常悦耳,手掂量有几十斤,重如金石。应是运往北京供修筑城墙之用的。在我家收藏几年了。巨砚雕治的设计是我和张杰共同研究确定,由张杰凑刀实施。从春节过后开始,直到开幕前夕,费时两个多月。从开线、粗坯、雕刻、打磨、收拾、打蜡,最后拓印纸本拓片收藏留档,前后十几道工序。光打磨就用了厚厚一摞 800 目细砂纸。张杰为治印投入了真挚深厚的情感。制成后的大砚由于打蜡的缘故呈黑色,更加古雅朴厚。从拓片测量,砚长 50 厘米,宽 23 厘米,厚度约 15 厘米(拓片没有侧面,凭我印象估计的厚度)。 形制是正面砚额阴刻篆字“烟云供养”,砚堂(砚池)从后向前斜坡挖下去,最深度 2 厘米,砚堂前部居中浮篆书“寿”字。字体长 10 厘米,宽 9 厘米。整个砚堂长 40 厘米,宽 18 厘米。背面阳刻 17 厘米见方的一块铭文,篆书“庆祝刘征先生八十华诞”,位居中部偏上。凸显了大砚主题。大砚侧面四周无文字及图案。
       2006 年 4 月 12 日下午,刘征夫妇及陪同而来的光明日报出版社社长李树喜夫妇、首师大欧阳中石弟子王振躬夫妇一行六人来到香河城里贵宾楼下榻。原计划来宾直接入住第一城,而画展在县城贵宾楼举行,为的是县里人参观方便。由于这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同志在河北考察,住在第一城,全城戒严。故刘征老师一行临时改变安排,住到了贵宾楼。晚宴在贵宾楼二楼举行。县长于宝华、宣传部长王辉云、副县长王世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春发、政协副主席盛泽良等领导出席。于宝华县长说,今天香河有两件喜事,一个是吴邦国委员长到香河视察;一个是庆祝大诗人刘征先生八十华诞书画展在香河展出并在香河讲学。于宝华县长知到刘征夫妇喜欢京剧,还特地请来了县里戏迷协会的名角,带着文武场,一起助兴。兴到所致,刘征先生应邀吟诵了毛主席诗《七律·长征》,赢得阵阵掌声。第二天上午举行画展开幕式。我事先陪同老师一行在贵宾楼前院小憩。我站在窗前瞭望贵宾楼展厅现场。一幅鲜红醒目的横幅挂在楼前,上书“庆祝刘征先生八十华诞书画展”,大厅门前摆放着以县委、政府名义赠送的两个大花 篮。早已等候的电视台记者和各单位各乡镇的干部群众诗书画爱好者站满了楼前的小广场。10 点左右,于宝华县长亲自到前院楼上请刘征夫妇一行步入会场。于县长和我一人一边拉着刘老的手缓步来到人群前,于县长致了简短的欢迎词,刘征先生讲话。他高兴地把香河当做他的第二故乡,并现场朗诵了他新作的小诗,叫“新古风”,是这么几首:

一、到香河
百里香河路,刘郎今又来。
感君情似水,心逐百花开。
二、谢诸友
绝妙诗书画,齐来寿老翁。
五车拉不动,最重是真情。
三、书画展
书画开生面,农乡自古希。
滔滔潮白水,大地起龙飞。
四、赠于宝华同志
风景正宜人,赏花三月春。
风流贤县尹,施政重修文。
五、自白
八十不算老,九十也还小。
活到一百岁,还要向前跑。

      小诗玲珑活泼,明白如话,来的贴切,朗朗上口。赢得阵阵笑声与掌声。大家都感到刘老特别亲切。讲到“风流贤县尹”时,还幽默的解释道“这个风流不是那个风流啊”!在县领导的陪同下大家簇拥着刘老一行进入展厅参观。展厅的布置和内容是这样:展墙正中悬挂的是我用四尺整张泥金纸写的一个大寿字,两边配我撰写并书的对联:“八十年风雨爱将古砚磨新墨”“遍天下友朋贪看青山忘白头”。然后东侧是刘老带来的书画,其中有一幅是张中行先生的墨宝。西侧是我们千禧书画院同仁的作品。展墙前是一排桌子,桌子上边正中就是这块威武震撼的大运河砖砚。然后一侧是刘老赠送给县委政府和千禧书画院的他的个人著作,哇塞!老师的著作真是等身之巨。已经出版了 30 多种文集诗集书画集,连我都不知道老师有这么多著作。他老人家亲自挑选配套,30 多种为一套,共携来 5 套赠送。大砚的另一侧是老师的册页手卷横幅等不能挂墙的精品。其中一幅是写给我的横幅手卷,用竹纸,青黄色,写的是一首长篇古风《赠开平君拓片跋》。
      刘老一行在兴致勃勃的气氛中缓缓移步,慢慢品评。当走到这方大砚前时,不由得驻足欣赏良久,感叹唏嘘,赞不绝口。刘征先生也是第一次看到为他老人家 80 大寿而策划艺治的巨砚,摩挲试探,玩味咨询。张宗颐一一道来,刘老抚掌大笑!
下午移居第一城,下榻正安宫。参观珍宝馆等名胜。次日到香河一中讲学。讲的是《明白如话的唐诗》。然后是在第一城休息几天。这几天里,刘老整理润色了到香河此行的一组小诗,共 17 首,名曰《花雨满河香·新古风》,包括上面引述的几首。又用毛笔宣纸写成了一个诗书长卷送给了我。全诗如下:

一、到香河
百里香河路,刘郎今又来。
感君情似水,心逐百花开。
二、谢诸友
绝妙诗书画,齐来寿老翁。
五车拉不动,最重是真情。
三、书画展
书画开生面,农乡自古希。
滔滔潮白水,大地起龙飞。
四、谢明砖大砚
明砖雕巨砚,以此寿诗翁。
应涵如海墨,大笔走游龙。
五、赠于宝华同志
风景正宜人,赏花三月春。
风流贤县尹,施政重修文。
六、赠李树喜同志
文章今妙手,杂花缀满枝。
翩然大蝴蝶,扇出百篇诗。
七、赠李阿龄同志二首
不愧诗人妻,七十著红衣。
众女齐称道,白发好阿姨。
足疾真大好,健步登高楼。
明年春风里,再作五洲游。
九、谢开平长联
古砚磨新墨。青山忘白头。
李君知我者,到老不知愁。
十、听京剧
程腔诉幽怨,苍凉马与谭。
宛然京华夜,听戏坐长安。
十一、写字
游览请书字,匆忙恨未佳。
寓楼重展纸,片片落桃花。
十二、到一中讲学
情景一如昨,当年上课时。
白头愿相告,我是老教师。
十三、题珍宝馆
琳琅陈百宝,平生见未曾。
更有无价宝,乃是万民情。
十四、自白
八十不算老,九十也还小。
活到一百岁,还要向前跑。
十五、辞美称
黑帽甩掉了,高帽也不要。
立地又顶天,光头为最好。
十六、留别
香河风土厚,香河草木鲜。
一饮香河水,年轻四十年。
十七、留别
作客原非客,他乡胜故乡。
归来留好梦,花雨满河香。

      17 首诗,一连两首留别,可见先生的依依惜别之情。这是香河人民的宝贵财富,值得万世珍惜。这次活动已经大告成功,皆大欢喜,我不胜荣幸与激动,我也一连写了18 首小诗,记录了这次活动的全过程。经老师过目改定,全诗如下:请来刘征老师到香河讲学并欢庆80 华诞诗纪 18 首
(新古风)

一、筹划
梅苑八十寿,多年挂我心。
画展到香河,商与诸同仁。
二、恳请
追随十八载,先生知遇恩。
祝寿赧言报,寸草与三春。
三、备展
精选诗书画,扩及冀京津。
装裱完成后,乃敢报公闻。
四、支持
县长于宝华,吾师忘年交。
施政重修文,高格寿诗豪。
五、客至
三家结伴来,一行有六人。
春风开日朗,河畔起朝暾。
六、前奏
晚宴喜空前,京腔马与谭。
声激鼓板壮,吟诵掌声传。
七、开幕
香河贵宾楼,鲜花映横幅。
琳琅诗书画,观者为驻足。
八、答诗
不用手八叉,即兴拾好花。
香河情义重,传播到天涯。
九、寿联
大笔挥寿字,泥金配雅联。
古砚磨新墨,幸承大师怜。
十、巨砚
明砖大如虎,运河旧出土。
行之为我雕,砚、铭两高古。
十一、题词
再度来相顾,下榻第一城。
题词珍宝馆,众宝焕光明。
十二、讲学
大雅真风雅,讲学到一中。
谈诗说李杜,幽壑起松风。
十三、赠书
先生等身著,白发一诗翁。
赠与文章士,助夺造化工。
十四、师母
红衣白发步师边,绿叶芙蓉相映鲜。
哪知吾师等身著,尽是师母亲手编。
十五、长卷
一城闲半日,作诗满一城。
草草长卷里,片片桃花红。
十六、素餐
素餐入斋饭,不鄙肉食谋。
当年食竹虫,如啖素粮糇。
十七、送别
春风沐几日,胜读半世书。
画院六七友,欢笑满京都。
十八、深省
未入大学门,偏要作学人。
遗石遭不弃,砥炼誓成金。

       诗书往还,兴犹未尽。我们和老师、师母都还沉浸回味着此行的巨大快乐。老师把大运河砖砚摆放在自家客厅过道,人人进门就能见到。日夜抚摸,爱不释怀。终于诗兴大发,催生出了这次活动最辉煌最值得纪念的成果——刘老创作了鸿篇巨制、长篇古风《大运河砖砚歌》。草稿写成后给我看看,草稿写的是“潮白砖砚歌”,我说是“大运河”。最终定稿。不久即刊登在《中华诗词》,以后收进刘征很多诗词集里,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全诗如下:

《大运河砖砚歌》
旧时,在古运河沉船中得一残砖,弃置已久。李开平君倩张杰君雕为巨砚,祝老夫八十寿。为制长歌。
运河滔滔走白烟,破浪钩沉得古砖。
鱼龙作窟岁时久,磨砺鳞甲胶腥涎。
色如青铜坚如石,剥蚀点点虫蛀斑。
营造缘何遗此物,惜哉材大长沉潜。
李君抱砖授张子,适得其用逢机缘。
雕砚以为梅翁寿,翁年虽耄笔犹酣。
砉然奏刀娲石裂,龙纹鸟篆缪相盘。
庞然巨宝鬼神骇,非金非玉非歙端。
梅翁受砚忽狂喜,抚掌大笑声敲天。
叩砚为君发浩歌,聊效老米铭砚山。
砚兮砚兮,
以汝作画,不画愁眉泪眼葬花女,
须画金戈铁马鬼面而虬髯;
以汝作字,婀娜婉媚簪花体,
须作颠张狂素怪石崩坠枯藤缠;
以汝作诗,不作有情芍药含春泪,
须作乘风破浪、直济沧海扬云帆。
书斋日暖飞柳绵,杂花乱落砚池间。
我个未阕醉欲眠,高卧枕砚春风前。
2006 年 4 月

      四年后,应我请求,老师把这首长诗写成了宽 38 厘米、长 540 厘米的书法长卷,自此,人间又诞生了这份万分珍贵的诗书双璧。老师的书法飞动飘逸,大开大合,充满激情。刚健含婀娜,精钢绕指柔。是当代难得出现的诗家本色的大草书法作品。刘征先生宝藏大运河砖砚的文坛佳话,距今已经整整十年。他多次对我讲到要把这方大砚捐赠给杭州大运河博物馆。他想的是如果他百年之后,外人可能不会知道这大砚的珍贵,不会被重视,岂不辜负了斯文?就在今年,2016年端午节,先生 90 大寿期间,先生又一次跟我郑重提出这个意见。是啊,这方大砚确实当得起载负着丰富文化信息的新古董。具有重要的收藏价值:出身不凡,来自明代,运河出土,本是文物。名家治具,泰斗宝藏。长诗至赞,法书流芳。为了给捐赠事宜提供背景,为了博物馆了解此事始末,也为了更多的人分享这段鲜为人知的往事,我有责任属文发表。故记。

2016 年 7 月 30 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