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戊申),1月7日(阴历十二月十六日),生于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镇石庄一农家,有一兄一妹。祖父张伦,是典型的北方农民,于1919年冬病故,74岁。父亲张万福,行二,性格直率暴躁,好客好赌博,能写恭整楷书。母亲蓝氏,沉静,和善,明理,性隐忍,能吃苦,其性格对张中行影响很大。兄张璞,字一真,长张中行五岁,有天资,在家乡读完初小4年后至县城读高小3年;又考入位于卢沟桥的顺天西路厅师范(京兆师范学校前身),毕业后,回香河县城教书,历任校长、教育局局长。其经历对张中行的人生选择影响颇深。
1931年(23岁),6月,从通县京兆师范学校毕业。7月,考取北京大学文学院,入读中国语言文学系。是年8月,结识杨成业(杨沫)。杨时年十七岁,反对包办婚姻离家谋独立,托人请张中行谋至香河县立小学教书,书信往来定情。在北大期间,张中行热衷学问,大量购书,生活俭素。广泛阅读中国古典作品,受北大自由、宽容的浓郁学术风气熏陶,在治学上追求怀疑和追根问柢,毕业前后确立志向探讨人生哲学。
1932年(24岁),春,杨成业(杨沫)由香河回北京,与张中行在北京沙滩银闸北口路西大丰公寓赁房而居。张中行求学穷困,杨仍出去工作,二人常因琐事争吵。五十年代发表《青春之歌》时署名“杨沫”。
1935年(27岁),北大毕业,将原名“仲衡”改为“中行”。8月,至天津南开中学教语文。
1936年(28岁),与杨沫分手。9月,至保定私立育德中学教书。12月与白洋淀大北流村李芝銮在京成婚。
1978年(70岁),11月17日,落实政策,恢复退休待遇。
1979年(71岁),1月15日回人教社工作,主编《古代散文选》下册,并写附录《文言句法的一些特点》(上、中册谈字词也是张写)。
1982年(74岁),完成《文言津逮》, 9月,写成《负暄琐话》的第一篇《庆珍》。
1983年(75岁),3月,《文言文选读》(第二册)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4月,开始在《中学语文教学》连载《作文杂谈》。4月,应吕叔湘先生之请,编《文言读本续编》。
1984年(76岁),5月,《文言文选读》第三册完稿,6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文言津逮》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年底,《负暄琐话》完稿。7月,《作文杂谈》结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9月,《佛教与中国文学》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1985年(77岁),开始组织编写《文言常识》,写作《文言和白话》。7月,《关于学文言》刊于该月出版的《语文论集》。年底,张中行与杨沫在北师大小红楼最后一次见面。
1986年(78岁),7月,《文言和白话》完稿。9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负暄琐话》。
1987年(79岁),年初,人民教育出版社授予“特约编审”的称号。3月,动笔写作《禅外说禅》。
1988年(80岁),4月,《禅外说禅》完稿。4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文言和白话》。《文言读本续编》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5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文言常识》。夏,写作《顺生论》三个题目,与原写成的九个题目构成《顺生论》第一分“天心”部分。8月,写《彗星》一篇,遂开始写作《负暄续话》。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写《怀疑与信仰》,提出:一、不信任何权威,二、有所知,都要问个所以然,才比较靠得住。
1989年(81岁),5月,《负暄续话》完稿。10月,开始写作《诗词读写丛话》。
1990年(82岁),7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负暄续话》。
1991年(83岁),3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禅外说禅》。4月,开始写《顺生论》第二分。
1992年(84岁),3月,《文言常识》由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出版繁体字版。7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诗词读写丛话》,其后附诗词集《说梦草》。5月,《顺生论》完稿。暑期,由弟子范锦荣协助,编《谈文论语集》,交付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1993年(85岁),年初,就钱穆《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否定古代封建帝王专制,写《关于吾师》,发表于《读书》杂志第二期。8月,写《读〈汉书·苏武传〉》刊于《读书》第8月号。9月,《顺生论》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书前列《我与读书》长文作为代序,系统回顾了一生读书治学经历。此书为张中行最重要的人生哲学著作。传入东瀛后,被日本汉学家波多野太郎誉为“一部中国当代《论语》。”年底,《负暄三话》完稿。
1994年(86岁),1月15日,动笔写作《流年碎影》。6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负暄三话》。5月,改定《谈文论语集》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6月,《文言津逮》繁体字版更名为《文言漫步》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7月,《说八股》(与启功、金克木合著)由中华书局出版。
1995年(87岁),1月,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作专访。《留梦集》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4月,《张中行选集》(范锦荣助编)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6月,《张中行作品集》六卷,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12月2日,杨沫去世,张以思想和感情都距离太远未参加遗体告别仪式。年底,患支原体肺炎,住解放军305医院。
1996年(88岁),1月,写作长文《评历史人物的标准问题》,达一万五千字,为晚年重要文字。后收入《散简集存》、《民贵文辑》。《桑榆自语》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3月,《说梦楼谈屑》(徐秀珊编)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启功先生题签。《中国二十世纪散文精品˙张中行卷》(王华、乔继堂编选)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8月,《张中行近作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9月《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张中行卷》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1月,《流年碎影》完稿。徐秀珊女士助编《张中行自述文录》之下卷《留梦集》。《张中行散文选集》(孙郁编,“百花散文书系”)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7年(89岁),1月,《张中行自述文录上卷˙写真集》(范锦荣编)《张中行自述文录下卷˙留梦集》(徐秀珊选编)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5月,《流年碎影》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1999年(91岁), 2月,诗词集《说梦草》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月4日“庆祝张中行九十寿诞暨《说梦草》首发式”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与会者启功、钟敬文、王世襄、郭预衡及各界友好近百人,启、钟、王三位分别发言,张致谢词。10月,主动编纂可作为“《顺生论》外编”的《望道杂纂 》,交付群言出版社。11月,因劳累于复印资料途中患脑血栓,住安贞医院,随后转入解放军305医院。此后即辍笔。12月,《张中行散文》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3年(95岁),5月27日,老伴李芝銮去世,享年96岁。 “非典”期间,张中行与老友启功先生等应邀为抗击“非典”题诗。
2006年(98岁),1月7日,在医院与全家三代及友人快乐度过98岁生日。2月24日,在北京解放军305医院逝世。3月2日,在八宝山公墓竹厅举行送别仪式并火化。骨灰安葬于万佛园公墓。3月,《顺生论》《禅外说禅》由中华书局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