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中行全集》随笔之七 书信
来源: | 作者:靓涌轩 | 发布时间: 2021-04-23 | 929 次浏览 | 分享到:

名人出版全集,一般要有书信卷。《张中行全集》没有。是个遗憾。怎么讲?答曰:应该有,却没有。漫笔,这事儿可以说说。

先说书信

书,是比较重要正规的信。用信的形式写,说的是正事。比如《报任安书》《答司马谏议书》《与妻书》等。信,是比较随意的札。例如毛泽东给谁谁的一封信,给江青,给陈毅,给徐特立,还有文人手札等等。从全集中能够看出,张中行一生写了无数的书信。可是只是提提,没有说写什么。比如我前文说的《寄Mp》,就算是,可以全集中也只有这一封写成“”书,借个仙气,给我写的,就算是。旧文人,老文人,书信往来,不管电话电报发达与否,不废斯文。

建国以前,民国,出版商很热爱出版名人尺牍手札,好卖。鲁迅作序的著作中,就有孔另镜编辑出版的文化名人信札。其中有手迹图片,有排印的信札文字。每个人三五封,看着非常过瘾。周作人最有名的散文《乌篷船》就是写给友人子荣君的一封信。再往前追,晋人杂帖,都是书札。王羲之十七帖就是如此。书札中所说之事,外人不得要领,也不足为外人道也。他们俩之间是明白的。据说外国人也是这样。是福楼拜吧?写了一篇小说寄给了出版商,之后要问能否出版,信上只寄去一个问号。出版商也聪明,只回了一个叹号。双方明白。福楼拜也明白,不但能出版,还有点赞赏在内。这是世界上最短的信。

写信长短不拘。但是中国文人写信,讲究章法(严格来说应当叫篇法)。也就是够一篇纸的意思,绝不写成两篇纸。一篇纸到头儿,将好,落款,具足。看着就知道用心,诚意。其实也考验作者的伸缩表达能力。出版商也是,印书,单字不成行,单行不成页。想方设法也要挤出去。足斤足两,论页卖钱。今人哪管这些。

张中行写信讲究这些。他跟我说过。

我保有先生十余封自北京寄给我的信函。那时我在县政协工作,主管文史资料征编,先生为我们聘请的顾问。我喜欢先生的文字,有事不急,就不打电话,而是写信,换来我独有的文字。先生每信必复。不能一一具引,选两三封分享。照片图版另发。

开平同志:

送来稿五篇早看完,略修改。其中两篇发排差些,似须抄清。由此几篇看,其他十余篇或亦有须斟酌处。总之,编辑工作非琢细磨不可也。

临室徐君已与人教厂联系,云排印此小书无问题。如愿交他们办理(兼设计校对),请由政协出一证明,大意为:什么书第几辑已编成,请协助出版。不必写人教厂上款。费用未细算,要求在五千以内,细节决定后面谈。

我杂事多,本当亲去一次协助整理,不能去了。特致歉意。匆匆,问好。

郄老等乡先辈等乞代问安

张中行    831

这是公事。当时先生已经80多岁了,盛夏,在人教社电扇吹风的斗室里给我看稿,写信,还这样认真细致。不是我偏爱先生,读者诸君看看,今天谁能做到?

我研究郁达夫并向先生汇报了。先生多有指教鼓励,并说有事可以代办。其间多所书信往返。郁达夫曾经住在什刹海北岸,张中行也曾住在那里,有关郁达夫故居事,我请教张中行。先生说一直未关注,可以问问郁达夫近亲郁风。我便给郁风写了一封信,说了我的问题。先生回信说:

托《读书》转,据云郁风已往澳大利亚,住址不清,看样未必回来。信不能去,故寄还。日昨重伤风,至今未全愈,不多叙。问编安。

 中行拜上

 118

先生名气大,年岁高,写作忙。对于一个乡下的文学青年的热心,不惮烦琐,事事必有交代,有求必应,每信必复,我永世不忘。

下一封看看文笔:

开平同志并呈郄、李诸老:

九月廿九日得廿六日手教,乃知入城限制竟若是之严。幸而文史资料出版非过急之务,静待之可也。来往畅通或在十月中旬乎?其时秋光如酒,使人心醉,颇有再游家乡,观禾稼,听鸡鸣犬吠,吃渣粥、豆腐脑之兴,如恰好周二、三有车来,深愿返香时取道敝社,可随便车返县,温思乡之梦,并一聆教言也。(下略)

这文笔,恐怕只有晋人杂帖或东坡志林里才有吧。我私爱。

无论从哪个角度说,编辑一部《张中行书信集》都是应该做的。我曾经问过张先生:您说那些名人出版书信集,是怎么弄来的呢?信已经发给别人啦?张中行先生说:名人写信,都自留底稿,抄一份寄出去。当时就有出版全集的意识。手稿不出门。

欧,原来是这样。那么现在想想,张先生写信会不会自留底稿呢?张中行先生在文章里幽默说过,一般人不回信,回信也是简单说知道了,钦此。看来没有留下底稿。

这里我想到了周作人出版书信集的事。他是找到收信人,要来誊抄一遍。比如给俞平伯的。张先生写信给过谁,有案可稽。因此我发愿要征集编辑一部张中行书信集。研究张中行,孙郁道兄无疑是老大。在纪念张中行去世10周年时,我跟孙郁道兄张罗开个座谈会。他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就把我们这帮人请到了他的小客厅,因为105周年诞辰时,于此时隔不远,也是在人大文学院,规模较大,张中行的所有亲属都来了。这次就小规模了。有光明日报高级编辑韩小慧,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陆宗达之孙(名字忘了,不熟),有教育界学者戴建华,刘德水,等等。我就提出要征集整理《张中行书信集》的事,请孙郁支持。孙郁毫不犹豫,提笔就在人大信笺上写了一封介绍信。信是这样写的:

诸位友人:

香河张中行国学院李开平先生近日拟整理出版《张中行书信集》,如手中有张先生手札,望能复印助其出版,以纪念先生之思想与人格。此书意义重要,不仅可睹先生手泽之美,亦可窥其思想之趣,对研究其人其文,功莫大焉。望便时与开平先生沟通,使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祝先生笔体双健。

孙郁

2016224日于人大

转发这封信,意在读者诸君给予关注。若问笔者现在成绩如何?只能报告诸君: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