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中行全集》随笔之六 日记
来源: | 作者:靓涌轩 | 发布时间: 2021-04-23 | 846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一直钦佩能坚持毕生写日记的人。感到他们有恒心,有细心,有耐心,还要有技术。有个笑话,说,有人夜里摸到一个跳蚤,顺手揪下一根头发,拴住跳蚤的脖子,共拴了8枚为一串儿,个个距离均等。我觉得只有这等人物的心性技巧才能写一辈子的日记。写日记也需要技巧吗?当然需要。因为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有些隐约的东西只能自己看懂,有意防止别人看懂,需要技巧。邓丽君小姐不是有歌唱到吗?“夏天夏天悄悄过去留下小秘密,亚希亚希不能告诉你,写在日记里哎写在日记里,留下一个粉红的回忆”。这是少女。至于老夫呢,好像是“越慢堂日记”吧,说“今晚与老妻敦伦”。敦伦,就是敦促促进夫妻伦常。所做之事可想而知。

日记的种类写法也多有不同。鲁迅日记是记日常生活,往来,吃饭,卖书等。今日洗脚,明日理发,后天无事,都可以算一条。但大部分都是有研究价值史料价值的。郁达夫是文学性的日记文学。他不是天天写,而是有兴趣了,以某地某事为圆心,写成散文性的东西。如芜城日记,病闲日记,客杭日记,闽游日记等。所以他的《日记九种》,其中也有他怎样追求美女王映霞的,就公开发表,出书,好卖。也有以记录读书所知为主,学问日记。如李慈铭的《越慢堂日记》,顾炎武的《日知录》如果每条写上年月日,也可以当作日记看。
一般名人的全集,都有日记卷,书信卷,张中行是毕生写日记的。然而《张中行全集》共14卷,却没有收日记书信集。为何?

今天单说日记。

推想,一是资料不全了。据张中行回忆,1937年,他在保定育德中学教书,暑假回到北平。不料“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保定笼罩在战火硝烟中不能回去了。损失小家当不算什么,最可惜的是留在保定的10年日记丢失了。这10年正是张中行年满18岁到28岁风华正茂的宝贵人生。那里边记录的一定是极其重要鲜活的人生心路历程吧?
其二是,先生后来的日记已经不再当回事郑重纸笔了。不像鲁迅那样,拿个瓷蓝线装宣纸八格本子,而是随便有个纸本日历都可以记录一下。比较琐碎。如同流水账。先生生前亲撰自传体巨著《流年碎影》,有价值的该说的事情都已经写进去了。很多都言明“查日记,某年某月某日”,剩下的日记无关紧要了吧,印出来也重复乏味。

其三可能就是不愿公开的隐私了。孙郁教授是张中行生前指定的给自己写传记的,所以孙郁看过张中行日记,说“张先生喜欢女孩子,有些日记不愿公开”。

这就不好办了。也许再过多少年,就可以“解密”了吧?这时我又想起了郁达夫的一件重要往事。

抗日战争时期,郁达夫投身抗日前线,家属王映霞拉家带口在敌后流亡跑反逃难。在路过长沙火车站时,不料遇到长沙大火,兵荒马乱之际,一些包袱不幸丢失。其中就有郁达夫给王映霞的12年间的全部亲笔书信。人间万事有奇遇。这批信件在粤汉铁路局衡阳火车站失物拍卖会上,已经被当做废物处理投入火堆了。有个监事拍卖的“资源委员会”的人叫燕梦晋,武汉大学毕业,崇拜郁达夫。用手杖一扒愣,看见一堆信件明信片上有郁达夫、王映霞的字样,连忙抢救出来。这就是后来辗转保存下来的郁达夫致王映霞的书信手迹。这批书信于1982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以《达夫书简——致王映霞》的名字出版了。编者却是黑龙江社科院的研究员王观泉先生。我给他去信邮购了一册。

我谈这些,是期望张中行先生丢失在保定的日记,会不会也有奇迹再现的可能呢?如果要有,就可能推动张中行日记的出版吧?然而,这个期盼,很可能像期盼“马航”归来那样渺茫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