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游心砚田·鞠占圃60岁甲子中国画作品展学术研讨会”,在一耕美术馆成功举办。本次展览展出鞠占圃先生近年创作的中国画作品两百余件,在以往15站全国巡回展览传统山水、花鸟和书法作品基础上,本次展览突出了以通州城市副中心大运河和潮白河两岸新水墨都市系列题材的创作,积极响应京津冀国家战略一体化示范区的建设,突出一个新时代艺术家的视野和担当。这批展览作品兼具传统性、学术性和时代性,值得深入关注和研究,今天特别举办专题学术研讨会对鞠占圃先生的艺术继续深入研讨梳理挖掘。希望通过对鞠占圃先生艺术个案的研究为新时代文化语境中的“中国画现当代发展转型”和“中国式的绘画体系”构建提供了参照,积极开拓中国画的新境界。研讨会由本次展览策展人、北京广彩瓷博物馆馆长、一耕美术馆执行馆长、燕郊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艺术馆馆长邢之先生主持,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原副主任、《美术》杂志原主编王仲先生学术主持。
京徽画院执行院长 郭庆志先生发言
尊敬的王仲老师、刘怀勇老师、鞠占圃老师以及各位同道大家下午好!鞠占圃先生是一位继承文人画传统,又有新时代气息的山水花鸟人物全能的画家,他的画作、人品皆为上品,为朋友和同道称赞。中国古代画论有一个传统的观念是画品即人品,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说:“人品既已高矣,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中国画是先有色再有墨,大家经常说的传统,溯本求源,源在哪里?魏晋隋唐宋还是元明清,还是受西方文化交融的民国及近现代绘画,继承传统是中国画的根脉;创新是中国画乃至所有艺术的生命,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无创新的继承也是僵死无意义的,通过占圃先生的个展,我认真研读鞠占圃先生的画作,使我想到南宗禅宗三种境界。第一,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踪。第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第三,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今天的画展我看到鞠占圃老师的一朝风月,我把他划分为三个系列。第一,打破时空、空间及场景概念的天马行空的思想,甚至有点无厘头画面场景的作品。这是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渴望,通过这些画面来表达内心深处的自然生活,以及无羁绊生活的向往和渴望。第二,人在画中游,乐在山水间系列作品。他的作品是鞠占圃先生内心世界外化的反映,绘画即心画,这是他的精神家园、理想境界。中国画的创作方式是游离于山水,目识心记,通过内心的体验,再通过事物的传达,把内心世界物化的过程,中国画创作不同于西画的对景写生,中国画注重主观表达,借物抒情、借景言志,他的作品都是古法用笔,通过线条对画面的分割来表达空间的比例,通过渲染、熏陶来体现画面的互动感、深邃感、体积感、立体感。使鞠老师的作品有鲜明的个性特点。第三,游戏笔墨的写意花鸟画作品,用笔大胆、苍劲有力、跌宕起伏,用墨变化丰富有厚度、有趣味。占圃兄的书法也很有功底,乍一看狠似吴昌硕,但仔细一看又不是,占圃兄有自己的笔墨特点。最后,祝贺鞠占圃先生生命长青,绽放出异于常人的花朵。
浙江当代中国画研究会研究员 徐佩瑾先生发言
首先祝贺鞠占圃先生的画展圆满成功,也非常感谢主持人给我这么一个机会,让我在这里消耗大家一点时间,把我参加鞠占圃先生画展的心得透露给大家,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话在很多山水画创作者中,一直在回绕徘徊,很多画家也在这句话中不断探索和追求,什么是笔墨的时代性,它没有一个明确的清晰的轮廓,也没有较为完整准确的定义。我上次参加鞠占圃先生画展开幕式的时候,看了一下鞠老师的画,我从他的画面当中,似乎体会到了什么才是笔墨的时代性。他的每一个系列,都在用心打造,打造一个符合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审美的绘画形式。所以,他的作品从某方面来讲,对于什么笔墨的时代性的认知,在鞠老师的作品中给我们提供了可以参考的范例。我们可以在他的画面当中,找到他是怎么从传统的笔墨,延续、发展、演变成为今天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种既笔墨延续,又符合具有时代审美的艺术作品。这是我的感受。那正如刚才王仲先生开头讲的一系列的打破,实际上这种“打破”就是破旧立新,我们打破的目的不是为了去打破他,而是去改革、延续,使他更符合我们画家今天对这个时代的认知,经过改革、革新的笔墨,使他更符合我们想要表达的内容、意境和内心的情感体验。所以,作为一个画家来说,要做的功课非常多。我们学传统,就像鞠占圃画当中,我看到他学过陆俨少、石涛、范宽、倪瓒等等,他用了十年的时间,目的只是一个,就是把他演化成为更适合他的表达、具有时代撼动的这么一种艺术品位,所以我对鞠占圃先生是敬重有加。可以说,他这些鸿篇巨制,无论是绘画的图式、色彩、人文、意境、笔墨情怀都传达的非常到位,这是难能可贵的。鞠占圃先生,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感觉他就马远、夏圭笔下画的样貌,就是一位松下论道的高仕,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高人。虽然他话语不多,面对大家都是一副嘻嘻哈哈的样子。但这恰恰是一位艺术家真诚的表达、真心的流露。从他的画面当中,我也看到了他具有朝气的一面,具有很高的玩心,所以他的画世间百态。无论是璀璨的都城、还是绮丽的桃花源,以及那些裸体的舞女,这些都从各个方面描术着我们在这个时代中经历目睹的故事,这些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的,我们想看到的,他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需求。向鞠占圃先生学习,我非常遵守主持人制定的规则:发言绝对不超过5分钟,就此打住,谢谢大家。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培训中心导师 郑瑰玺先生发言
尊敬的王老师、鞠占圃先生,今天很高兴,因为上次很遗憾开幕式的时候,我刚好不在北京。但是,后来我又专门过来看了鞠老师的这些展览作品,确实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在我认知和判断中,我觉得占圃老师绝对是当今画坛中一颗璀璨的星星,像他这样已经具备大艺术家气质的画家并不多,我觉得他就是其中的一个。这种感觉我是从他的画里面读出来的,在他的画册里面有一句话,写了一个随笔:“当下凡是拿笔画画者,概称画家,当下画家是一个社会的分工,就像木匠、铁匠,比起艺术,没有任何关系。艺术家是要有创造力的,有语言、有体系、有意境。”这是他随笔里面写的一段话。我觉得这些话写出了他的心声,写出了他对于绘画,作为一个艺术家的标准,对自己的一个要求。下面我就从四个点谈一谈我对鞠占圃先生的感受。说实话,在当今画坛鞠占圃先生的作品:第一,有思想。只有有思想的作品,才会感动人,才会触动观众的灵魂深处。这些都得益于他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深切的感受。现在挂在这里的作品,大家都能感受到。他很多作品都记载了当今时代的文明印记与信息,这些复杂的印记很难处理到一张画面上的,这是一个很难的课题。但是,在他的笔下都给呈现出来了。你看他的《炫彩北京》《798艺术区》《魅力宋庄》《北京动物园》,这些作品我都仔细看过了。他这些作品的表达无不把我们带到一种童话般的世界、天真烂漫的一种世界,我觉得他这个作品有一种思想的表达。第二,有生活。鞠占圃先生,我觉得一位画家最怕过早形成自己作品的一种程式,形成自己固有的一种模式,生怕破坏了自己的小成果而抱着不放。一招鲜,吃遍天,这种画家就是刚才跟他自己说的一样,这只是一个手艺人而已,只是一个画家而已,而我觉得占圃先生不同,不甘于重复自己。常常在推翻自己已经成熟的路子上,不断地在创新,在生活中寻找突破口。他的很多东西都是很鲜活的,都是从生活中来的。《码头印象》、《七彩精灵系列》,我觉得这些作品都相当精彩,可以说没有对生活的理解,没有对生活的敏感性,不可能表达出那么生动的作品,这是我对他的第二个感受。第三,有超强的表现力。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是把中国画一种概念融入到一起了。过去是一个中国画的概念,后来中国画里面分山水、花鸟、人物,又分开了。但是,他现在又重新结合在一起。大家看到他这个画册和展览的作品里面,你分不清到底是山水、人物还是花鸟,已经打破这种概念,所以这种融合的意识,统局的概念和把握能力是超强的,这是一般画家很难做到的。这就需要很深厚的传统功底,更需要具备多元化的美学思想,还需要强大的勇气,画画不是用嘴说,而是用实力和作品代言,我认为鞠占圃先生做到了这一点,为他高兴,祝贺他越走越高。谢谢大家!
安阳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宋庄艺术家京剧社社长 李国超先生发言
谢谢主持人,尊敬的王仲先生,以及现场的各位艺术家,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参加今天的研讨会,下边我汇报一下对鞠占圃老师画展的几点体会和思考。一,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本次个人展恰逢鞠老师六十岁生日,有着双重意义,人生一甲子,已经走过半数岁月,对于一名艺术工作者来说也意味着开始收获果实的年龄了。感谢鞠老师在此时为我们展现了如此丰富的作品,无论从体裁、题材、内容以及形式上都有大量的丰富的信息呈现,涵盖了中国画的山水,花鸟,人物等画科。其中大部分是近几年所创作的作品,林林总总、洋洋洒洒,以画家独特的观察视角表现了涉及多方面的内容,有现实物象的概括提炼,有意向山水的笔墨诠释,有中西绘画相结合的探索,有介乎于抽象与半抽象之间的语言表达与尝试。已然让我感受到了正如唐孙虔礼(过庭)所说的通会之际的境界了。二、道是无情却有情鞠老师为人谦和,儒雅,仗义,这是在行内共同的口碑。在他的作品中同样能清晰地让我感受到这种品质。在艺术表达的方面,他一直秉承着一种本真的趣味性,尤其是近期所做的创新型题材中,我们常看到的是几只正在对话的鹦鹉,游弋于水草上边的甲虫,随着水波自由自在的摆动,飞蛾,蜻蜓,甚至于蝗虫蚱蜢也以一种对话的姿态出现在画面之中。但从画面直观感受来说,对话与交流显然成为这一组作品的主要表达取向。至于对话的主体与对象则不拘于现实中的物象是否合理,而是全凭画家本身感觉与性情,他觉着可以对话就让他们对话交流。这一点也让我感到鞠老师的童趣与智慧的碰撞出的图示很有意思。三,否定自我的的创新勇气与价值曾还记华君武与张仃先生的创新探索曾被人讥讽为毕加索加城隍庙。这里要说的是,我们民族文化艺术的形式多样性,不应该是一种僵化了的定调了的形式。西方油画的主体早已从模拟自然形态进入了创作艺术形象了。形式美的重要性早已在世界主流美术界成为科学的美学教育了,抽象美学是形式美的核心。(我们买房子,首先是结实、经济、美观,美观居第三位但是从美学视角看美观就成了第一位了)我们的八大山人,石涛等先贤也悟道了其中的奥妙。似与不似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具象与抽象之间的关系。只是目前在我们的中国画创作中依然还没有被广泛认知和接受。似乎一提到形式二字就会被纳入到贬义词的范畴,(形式主义什么的)。美术以及美学多样性的存在固然有他的道理和意义。。但是文艺工作者忠实的表现自己的真实情感,这永远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主流。将附着在物象本身的美抽出来,就是将构成其美的因素和条件抽出来。鞠占圃老师的的艺术创作显然已进入到这样一种自由状态了,这是可喜可贺的。当然,这并不是说鞠老师已然达到了这种登峰造极的艺术高地了。而是说他这种打破自己先前固有的创作模式与惯性的精神是很这的我学习的。鞠老师目前的作品,我个人认为一种象征意义的绘画,他不属于文学或者宗教类绘画。离构建他自己的艺术体系也许还有一段路程要走。但是这或许是成功前的一步之遥了,他的这种治学精神很值得我学习。我对能看到这样能激发我学习的好作品,对鞠老师永怀谢意。最后祝贺鞠老师画展取得这么好的收获,顺祝各位同行老师们夏安,谢谢!
人民大学画院书画高研班导师 腾模先生发言
我认为,鞠占圃老师的这次展览,给我们提出了4个问题(课题)1、形式(笔墨)与内容(题材)哪个更重要?中国画画什么?怎么画?一直是画家争论的一个大课题。我常给学生说,画中国画要么追古(以古人为题材的汉、唐、宋艺术),要么开今(当代水墨艺术为主题),要么两者兼容。在鞠占圃的系列作品里面,他都做到了(他的作品有8个主题系列),说明他更偏向于内容。其实,他更多是画“生活”的内容(仙人的生活、古人的生活、现代人的生活),在他眼里,一切皆可“入画”,我想,形式与内容都很重要,单一内容(题材)也可以在形式上做的很好,前两次是郭庆志与徐佩瑾两位老师的以山水画为题材的展览,他们俩都是以写生为内容,注重形式的变化,形成了各自的风格:一个重色彩构成、一个重笔墨语言。我认为,不管是重形式还是重内容都可以,主要是看作品画的是否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2、“极端”是否是艺术表现的一个重要特征?我读鞠老师的作品,第一的感觉就是,画的够狠。画面满构图、做加法、直线条、大块面、对比色、以“重墨托色”(深色上点彩)等等,似乎给人一种把音量(低音)开到底的震撼感觉。微观世界昆虫的特写,儒释道精神与山水之间的对话,现代人生活的符号表现等等。在艺术表现上,西方绘画喜欢走极端(打破式),中国画则要求中庸之道,不偏不倚的“程式化”,一定程度上会限制画家的表现,鞠老师的作品即有中国画的中庸思想,也具有西方绘画的“极端”表现。可以说,他一直在不断的寻求别人没有画的东西。他老师(卢禹舜)画了大宇宙(八荒通神),他就画小世界(微观昆虫),这是一个画家的“极端”艺术特质。3、中国画分科与跨界问题?把人物、山水、花鸟相互融合,在鞠老师的作品里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方式,他的《唐风宋韵》、《世外桃园》、《参禅悟道》、《炫彩北京》等系列作品都是“多科大融合”式的表现形式。正如乔宜男主任在画展开幕式讲话中提到的,中国画最早是不分科的,按历史发展顺序来说:最早成熟的是人物画、然后是山水画、最后是花鸟画。宋元时期,就有把中国画分为十门,十三科之说。直到1961年,潘天寿先生在全国高等院校会议上提出了中国画分科教学的意见,后成为全国性的中国画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分科模式确有一定的弊端,画家的能力有局限性。未来的中国画是否还要分科?值得我们思考。我去年(2022.9.24)举办的“画境无界”个人主题展览也是这个意思(打破分科)。我想,未来的中国画一定是跨界的、多元的、融合的,是考验画家的艺术修养与绘画综合能力的一种表现。4、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在中国画中的表现问题?客观的现实与主观的思维,是每一个画家在表现作品时很难把握的东西。鞠老师的作品《七彩精灵》、《魅力宋庄》、《当代水墨》等,把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与现实生活相融合,打破时空,采用构成叠加,“蒙太奇”式的剪辑,体现了他内心世界随性的艺术表现。战国时期庄子的逍遥、汉唐时期浪漫的壁画,无不体现出艺术家的浪漫情怀。可惜,现在这样的画家不多。鞠占圃老师是一个纯粹的画家。他一直再画自己的“心迹”。我个人感觉,他的作品未来一定还会有更多的精彩内容呈现出来。总之,随着时代的变化,一定会出现更多的如鞠老师这样的“个性画家”。我们怎么重新去认识,《新中国画》?《新时代中国画审美体系的构建》?这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韩英凌先生发言
我跟鞠占圃兄是师兄弟关系。我们从2008年-2009年同在卢院长的门下学习。2009年以后,我就去了凤凰岭美术馆。今天搭建这么一个平台,有这个机遇,感觉到自己也很幸运,也很幸福。前几天跟占圃兄联系了一下,我提前过来看了这些作品。确实是很高兴,作为师兄弟从内心来讲,我感觉“无语”。我说的这个“无语”就感觉没有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对师兄弟在专业上腾飞状态的语言,无法表达。刚才也讲,感觉很幸运,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我有时候问他,你画的质量这么高,数量又多,怎么出来的呀?他说:我是加班搞的这些东西。面对占圃兄的这些话,自己感觉很惭愧。他的题材很广泛,涉猎的东西也很多。包括山水、花鸟、人物,包括当代的、现代的。我作为师兄弟这种关系和身份上,说一下自己的一种看法。我感觉以后占圃兄“会画画”并不是一种技术层面的会画画,我只能是用这一句话来包含我自己对于占圃兄的一种尊敬和爱戴之心。占圃兄,我认为他“会画画”,站在一个高度上、一个认知上,去搭建他自己的一种画面。我所想到的这几个方面,最基本的、最基础的点线面黑白灰的关系来说,他很会经营这一块,从画面上,他很会制造画面之间的矛盾。我觉得自我制造矛盾,是画家自身必备的一种状态。色与貌的矛盾,白与黑的矛盾,虚和实的矛盾,点和线的矛盾等等。他制造了矛盾以后,用局部制造完矛盾,在从另外一个局部去解决矛盾,用另外一种局部的矛盾,然后再制造一个矛盾。也就是反反复复地制造矛盾、解决矛盾;从而达到矛盾的协调统一,这是我觉得占圃兄这方面值得我们思考,学习的地方。另外,他“会布局画面的空白”,这个空白讲出来很简单、很容易。但是,你留的位置量的大小,位置的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同。除了黑白,有的时候我跟学生也讲,我说:你们画中国画,不要按照这种西方式的黑白灰的关系。中国画有中国画的黑白关系,中国画的黑白关系就是一个阴阳关系。它和西方的这种黑白灰也不一样。西方的黑白灰是通过光线反射到物体,产生的高光、亮度,或者明暗交接线、反光等等,它是量化的,是一个很完整的一个体系。我说中国画的黑白,就是阴阳关系,有阴就有阳;有阳就有阴,很多画面上尤其是角上这几幅,空白处留得很好。没有必要去说明留白在画面里说明什么样的问题,他就是一种画面的需要。所以说,我认为他在留白上,是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完成他自己从画面上这种高品位的布局方式,从而将中国画的这种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关系,有机结合在一起。另外,我想说一下,占圃兄的这种笔墨气质。要谈中国画谁都绕不开的话题,笔墨关系。笔墨关系分两个方面,笔与墨的关系。通过占圃兄画面来讲,我认为他的这种画面感觉,是通过传统的基础上演变过来,又不重复于传统,是带有一种创造性的传统方式,我觉得这一块是可喜可贺的。这种笔墨关系,这种线是从人物线当中抽离出来的,然后演变成自己的线性,线有他自己的线性。经过一波三折以后,演变成了自己的语言。通过线和墨的组合,完成了自身的物象形体关系。我觉得他是从这种关系当中,体会到中国画的审美要求,这种审美要求总结几句话,古法用笔、情意生动、形神兼备、以形写神,我感觉占圃兄在这方面能达到一个高度的认知。形神兼备,形是什么,神是什么,形肯定就是像,神肯定就是不像,也就是一个形而上,一个形而下,既有气又有道之间的关系。所以说,这不光是对中国画审美的标准,也是收藏者看画、观画的时候,对作品的一个审美要求。时间关系,我就简单说两句,祝贺占圃兄的艺术之路越走越高!
鞠占圃先生致辞答谢
谢谢,说句实话,这个展览我特别感动,感动大家对我的支持,感谢邢之团队一直以来不断的做这些方面的工作,展览到今天可能就结束了,但是对于大家的支持,我给你们鞠一躬,谢谢你们!
大家都在宋庄,我的状态多少年来出门的机会不太多,有很多先生也好,朋友也好,我基本上不太串门,一直在家里画自己的画,可能很多做的不足、做的不到的地方非常多。借此机会给大家说一说,请大家多多包涵,谢谢你们!